通篇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通篇小说 > 傅大炮传奇 > 第63章 南迁

第63章 南迁

  第63章 南迁 (第1/2页)
  
  毫无疑问,在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发展史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一个转折点。自1928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无疑是史语所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殷墟的15次考古发掘,内阁大库档案的收藏整理,大量的民族学、语言学资料的调查,语言学实验室的建设……
  
  这些可以彪炳史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就是只做这其中的一个,也是可以值得终身炫耀了,而这一桩桩,一件件,竟是这样的让人目不暇接!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战争,如果是处于太平盛世,傅斯年领军下的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会创造怎样的辉煌呀!
  
  然而,战争把这美好的一切都破坏了。
  
  上一章说到了,在1937年8月17日的国防参议会最高会议上,为了躲避战乱,傅斯年坚决主张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以及平津重点大学南迁,他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多数与会者的响应与支持,这一点,会后很快形成了政府决议。
  
  这也就正式宣布,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和平津重点大学开始南迁。
  
  而在这特别艰难困苦的时期,中央研究院的院长蔡元培又身患重病,正在沪治疗。而中央研究院名义的二号人物,总干事朱家骅,正做为新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而坐镇东南,根本无暇顾及中央研究院的事务。也就是说,不但是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就是中央研究院的担子,也全部压在了傅斯年这个代理总干事的身上。这么大的一个机构,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国宝级的机构,在战乱中搬家容易吗!这时候的傅斯年,可是忙得一塌糊涂。而他的管事能力,也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
  
  在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之中,最难和最复杂的还是史语所,不说别的,光是15次从殷墟中发掘出来的那些东西,多大的量呀,而哪一件损坏,都无法弥补呀!还有内阁大库的档案,那么多的图书、资料。
  
  对了,还有正在规划中的中央博物院里的国宝,哪一件不是价值连城!
  
  根据国民政府的命令,中研院各研究所与平津两地大学一起迁至湖南长沙。
  
  其实,正如胡适所说,傅斯年“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工夫……最有条理”,早在淞沪会战之前,史语所考古组已根据战局演变,开始对历次发掘的器物打包装箱,准备内迁。
  
  据史语所《大事记》民国二十六年七月条:“本所随本院南迁,先选装最珍贵中西文图书、杂志及善本书共六十箱,首批运往南昌农学院,其余一千三百三十三箱分批运往长沙。但部分殷墟出土的人骨、兽骨及陶片等,限于运输工具,暂留原址。”
  
  八月条:“本院组织长沙工作站筹备委员会,本所迁入长沙圣经学院,所长傅斯年仍留南京,派梁思永为筹备会常务委员。”
  
  迁到长沙后,史语所寄驻在长沙城东边的圣经学校和韭菜园子,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筹组了“长沙临时大学”,也借用圣经学校上课。
  
  1937年12月,日本开始向武汉进攻。大战在即。而长沙与武汉只有300多公里,一旦武汉失守,长沙必遭攻击。
  
  面对危局,1938年1月中旬,根据国民政府的指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另行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同时,中研院总办事处电令史语所向昆明转移。
  
  据《史语所大事记》1937年12月条:“议迁昆明,图书标本迁昆明者三百六十五箱,运重庆者三百箱,运桂林者三十四箱,待运汉口者两箱,等运香港者五十二箱,其余六十多箱且封存于长沙”。一切安排完毕,史语所人员押送三百余箱器物,先乘船至桂林,经越南海防转道抵达昆明。
  
  1938年1月,赵元任等语言组的人员到达昆明,在拓东路663号建立办事处。很快,人类学组、考古组和历史组的人员亦先后抵达昆明。拓东路的房屋不够使用,又租下青云街靛花巷3号作为办公地点。
  
  7月,史语所集中在靛花巷3号办公,附近的竹安巷4号则作为职工宿舍。由于日机轰炸昆明城,10月,史语所疏散到城郊的龙头村及其周围地带,四个组分别在棕皮营的响应寺及龙头书坞、瓦窑村的普慧庵、龙头村的弥陀寺、宝台山的观音殿。
  
  刚刚安顿下来,傅斯年和他的同事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和研究。
  
  在昆明期间,傅斯年除了承担着繁重的行政事务之外,完成和出版了其代表作《性命古训辨证》、发表了《序》、《我所敬仰的蔡先生之风格》及多篇时论文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