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通篇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80章 谋圣张良

第280章 谋圣张良

  第280章 谋圣张良 (第2/2页)
  
  “刘邦又通过张良厚赠项伯,让项伯帮他向项羽请求汉中地区。”
  
  “项羽答应了,于是刘邦又获得了汉中一带。”
  
  “刘邦回到封地的路上,张良送他们到褒中,刘邦才让张良回到韩国去。”
  
  “张良临别前对刘邦建议把走过的这条栈道烧掉,可以向人们表示没有再打回去的打算,也可以哄得项羽放心。”
  
  “刘邦便让张良返回韩国,中途烧断了所经过的的栈道。”
  
  “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刘邦的缘故,项王不派韩王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东去。”
  
  “张良向项王解释汉王刘邦烧断了栈道,已经没有返回的意思了,还把齐王田荣反叛之事上书报告项羽。”
  
  “项王由此不再担忧西边的汉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齐国。”
  
  “公元前206年,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刘邦倚据富饶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
  
  “韩王成先被项羽降位为侯,后又在彭城被杀。”
  
  “张良闻风逃走,抄小路西去投奔了刘邦。”
  
  “而刘邦这时已收复了关中,封张良为成信侯,命他跟着一道东征项羽。”
  
  “公元前205年,刘邦开始乘虚占领了彭城,后又被项羽回师打败。”
  
  “刘邦无奈之下,只好询问大家破解之法,还是张良出了一个下邑之谋。”
  
  “于是刘邦派遣萧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了其他人去联合彭越。”
  
  “等到魏王反叛抗汉时,刘邦又派了韩信前去征讨,平定了燕、代、齐、赵等国的大片地区。”
  
  “刘邦最终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就是靠着这三个人的力量。”
  
  李世民:事实证明了张良下邑之谋的深谋远虑,最后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三支军事力量。
  
  刘邦被项羽打败后,狼狈逃至下邑,惊魂未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那时的刘邦已经穷途末路,甚至说出了关东地区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就把关东平分给他。
  
  在兵败危亡之际,又是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
  
  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羽有了隔阂。
  
  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
  
  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
  
  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
  
  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攻伐他,结果未成。
  
  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
  
  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必然可以打败项羽,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刘邦听完后认为这确是一个以弱制强的妙计,于是派舌辩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
  
  接着又遣使联络彭越的同时,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迂回包抄楚军。
  
  下邑之谋虽然不是全面的战略计划,但它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计划的重要内容。
  
  正是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
  
  “刘邦极为烦恼,与郦食其商议应该如何削弱楚方的势力。”
  
  “郦食其表示应分封六国后裔,刘邦认为合适便请郦食其做相应准备。”
  
  “此时刘邦看到从外面回来谒见的张良,于是询问张良关于分封六国的看法。”
  
  “在张良的警醒下,刘邦大骂郦食其,紧接着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公元前203年,齐国所有的地方都已经被韩信全部打下。”
  
  “韩信派人向刘邦请示因齐国自古是诡诈多变,反复无常的国家,南面又紧挨着楚国。”
  
  “如果不立一个临时的齐王来镇守它,它的局势就难以稳定,希望能让自己暂时当一个代理的齐王。”
  
  “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
  
  “韩信的使者来到荥阳后,刘邦一看韩信的来信,勃然大怒。”
  
  “但在张良的劝谏下,刘邦也明白了当前的形势,不得不派张良前往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同时又把韩信的全部人马调回刘邦那里。”
  
  “公元前203年,刘邦对项羽已逐渐形成合围之势。”
  
  “韩信据齐地不断袭击楚军,彭越屡次从梁地出兵,断绝楚军的粮道。”
  
  “楚军兵疲粮竭,项羽无奈,终于送回了被扣押的刘邦的父亲与妻子儿女,与刘邦讲和。”
  
  “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各不相犯。”
  
  “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
  
  “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的处境,便与陈平一同劝谏刘邦。”
  
  “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
  
  “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
  
  “韩信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围困项羽于垓下,继而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敌兵士气,终于打败项羽。”
  
  “至此,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朱棣:多亏了张良,否则刘邦大肆分封六国后裔的话,也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大汉。
  
  那时刘邦为了削弱项羽的实力,在手下的建议下,想要分封六国后裔。
  
  还好张良及时赶到,用八个缘由阻止了刘邦。
  
  商汤有把握可以置夏桀于死地,你刘邦今天能够置项羽于死地吗?
  
  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所以还封殷的后代于宋国,那是周武王有把握能得到殷纣的人头,你刘邦今天能得到项羽的人头吗?
  
  周武王进入殷都后,曾在商容住过的里巷口表彰他,曾把箕子从监狱里放出来,而且给比干重修了坟墓。
  
  你刘邦今天能够去为圣人修墓,去为贤人的里巷口表彰,到那些智者的门前去表示敬意吗?
  
  周武王当时能拿巨桥仓库的粮食和鹿台所存的钱币,来救济贫穷,伱刘邦今天能把仓库里的东西拿出来去救济贫穷吗?
  
  周武王伐纣的战争一结束,立刻把战车改为轩车,把兵器倒过头来用虎皮蒙上,表示今后永远不再使用它们了。
  
  你刘邦今天能够弃武用文,不再打仗吗?
  
  周武王当时还把战马放牧在华山的南坡,表示以后不用它们了。
  
  你刘邦今天也能把马放出去,不再用它们吗?
  
  周武王当时还把运输队的牛放牧到桃林塞的北面,表示他今后不再运送军饷。
  
  你刘邦今天也能把牛放出去,不再运送军饷吗?
  
  今天项羽是最强不过的,你分封六国后裔,六国立刻就会屈服于项羽,谁还会来听从你刘邦的指挥呢?
  
  “公元前201年正月,刘邦分封开国功臣。”
  
  “张良没有带兵打仗独当一面的功绩,但刘邦认为张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应当自己挑选齐地的三万户做封地。”
  
  “但张良认为当初自己在下邳起兵,到留县遇上了刘邦,这是老天爷把自己交给刘邦的。”
  
  “现在自己只要一个留县就够了,不敢领受这三万户的厚赏。”
  
  “于是刘邦便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刘邦因大肆分封亲密下属引起众多旧臣不满,刘邦不知如何自处。”
  
  “张良建议其首先封赏与刘邦有旧仇的雍齿,以安众将士的心。”
  
  “于是刘邦立即大摆酒席,封雍齿为什方侯,当众催促御史赶快给大家评定功劳,赶快进行封赏。”
  
  “众大臣见雍齿都可被封侯,便不再担心。”
  
  “公元前201年,大臣劝刘邦国都应该设在关中,刘邦听后迟疑不决。”
  
  “刘邦的大臣们大多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大都劝刘邦建都洛阳。”
  
  “他们认为洛阳东有成来,西有崤山和渑水,背靠黄河,面对伊、洛二川,形势险要。”
  
  “张良却认为洛阳方圆不过几百里,土地瘠薄,四面都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不是一个可以发挥军事优势的地方。”
  
  “相对而言关中左有崤山和函谷关,右有陇山与岷山,中间沃野千里。”
  
  “南面连着物产丰富的巴蜀,北面挨着盛产牛马的胡地,背靠着万无一失的南北西三面,集中力量只需要用于控制东方的诸侯。”
  
  “东方安定时,可以通过黄河把全国各地的粮食运到长安。”
  
  “一旦有诸侯叛乱,关中的人力物力可以通过黄河顺流而下供给前线。”
  
  “刘邦当天驾车西行建都关中,张良也跟着刘邦进了关中。”
  
  “张良一直多病,到了关中以后,整天学习道家的导引吐纳之术,不吃五谷杂粮,一年多时间闭门不出。”
  
  朱元璋:在刘邦分封功臣一事上,张良这种安一仇而坚众心的权术,确实值得敬佩。
  
  刘邦大封包括张良在内的多位功臣,未被受封的人则议论纷纷,争功不休。
  
  刘邦看见诸将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就询问张良他们在谈论什么事。
  
  张良故意危言耸听,说那些将领是在商议谋反。
  
  刘邦很疑惑,天下初定,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谋反。
  
  还是张良给出了解释,刘邦是用了这些人才争得了天下。
  
  现在刘邦做了天子,可是受封的都是萧何这样喜爱的人,而诛杀生平所仇怨的人。
  
  朝中统计战功发现,如果所有的人都分封,天下的土地毕竟有限。
  
  这些人怕不能封赏他们,又怕追究他们平常的过失,因此聚在一起商量造反。
  
  就在刘邦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还是张良出谋划策想出了办法。
  
  只有分封刘邦平时最憎恶的功臣,那些还没有被分封的将领就不会担心了。
  
  张良此举纠正了刘邦循私行赏的弊端,轻而易举地缓和了矛盾,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动乱。
  
  “公元前195年,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很多大臣劝阻,但都始终没能彻底改变刘邦的态度。”
  
  “吕后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人提醒吕后请教刘邦极为信任,且智计百出的张良。”
  
  “吕后派建成侯吕释之去请教张良,但张良表示当初刘邦曾多次处于危急之中,所以刘邦能采纳自己的意见。”
  
  “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刘邦是出于个人的感情想换太子,自己的建议没有作用。”
  
  “吕释之强逼张良,张良只得给出办法,去请四位刘邦一直敬重但请不到的四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
  
  “这四人讨厌刘邦的傲慢无礼,宁愿逃到深山里躲藏,也不愿做汉朝的子民。”
  
  “以太子的名义请商山四皓这四个人,然后令其充当太子的宾客。”
  
  “刘邦知其德高望重,对太子必是极大助力。”
  
  “于是吕后便让吕释之派人带着厚礼和太子的书信,谦恭地去请这四个人。”
  
  “四人请来后,先住在建成侯吕释之的家里。”
  
  “商山四皓之后出席于刘邦参加的宴会,刘邦见此,不由叹息太子羽翼已成,便放弃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公元前195年,张良又跟随刘邦去讨伐代国,在马邑为刘邦出过奇计。”
  
  “任萧何当相国,也是刘邦听从张良劝告的结果。”
  
  “后来张良不吃五谷,想要领悟道,意图飞升成仙。”
  
  “刘邦死后,吕后回想从前,感激张良的恩德,便强迫他吃东西。”
  
  “并规劝张良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何苦自讨苦吃。”
  
  “张良不得已,又勉强恢复了吃饭。”
  
  “公元前186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儿子张不疑继承了留侯的爵位。”
  
  雍正:飞升成仙,如此江湖术士之言,不可能出自张良之口。
  
  张良曾经说过,张家世代在韩国担任丞相。
  
  韩国被灭亡后,我为了替韩国向秦朝报仇,曾不吝惜万贯家财,刺杀秦始皇闹得天下震动。
  
  后来我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做了的老师,被封为万户候。
  
  作为一个平民来说,这已经到达顶点,我的愿望已经满足了。
  
  我想放弃人世间的一切事情,跟着赤松子去云游成仙。
  
  这些都是张良向刘邦请辞时的话语,为了修仙而远离朝堂。
  
  但他相信,以张良的聪明绝顶,这些话不过是借口而已。
  
  原因也非常简单,当时张良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已经不适合再待在朝堂。
  
  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张良担心鸟尽弓藏。
  
  由于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便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
  
  从最后发生的事情来看,张良的这一担心确实有道理。
  
  刘邦为了巩固政权,的确斩杀了不少开国功臣。
  
  从这一点来看,张良深谋远虑,不愧为谋圣之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