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通篇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97章 律诗奠基人宋之问

第497章 律诗奠基人宋之问

  第497章 律诗奠基人宋之问 (第1/2页)
  
  回顾宋之问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宋之问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寒门酸儒。
  
  虽然通过科举考试,骤然得势,身居高位。
  
  但他这样的人,考试或许是一把好手,却根本不懂怎么做官。
  
  所以,这种人往往就会把官场表面上的那些东西,当成是真理。
  
  认为只要趋炎附势,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宋之问生于这一年,正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
  
  “就在宋之问出生前不久,武则天刚刚在后宫斗争当中获胜,斗倒了李治的原皇后王氏,成了唐朝的新皇后。”
  
  “和同时代的其他很多诗坛大家一样,宋之问并非出身世家大族,而是出身底层。”
  
  “唐朝那会儿,科举制刚刚开始全面推行,国家选拔人材,其实还处于考核和推举相并行的阶段。”
  
  “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人才,成年之后,靠着家族祖荫,就能入仕做官。”
  
  “根本不用通过科举考试,自然也就不会花太多心思,在写诗上面。”
  
  “而那些出身寒门的学子则不同,对那些寒门学子来说,科举是他们唯一的向上通道。”
  
  “寒门学子想要做官,就只能认认真真地学习。”
  
  “而诗歌恰好是唐朝科举考试的项目之一,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寒门学子们自然会努力学习写诗。”
  
  “所以大诗人基本上都出自寒门,这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前途。”
  
  “科举考唐诗,唐诗就变得无比灿烂。”
  
  “相比后面的那些诗坛大家,宋之问出生的年代还算是早的。”
  
  “尤其是他爹那一代,几乎可以说是第一批享受到这个时代红利的人。”
  
  “宋之问的父亲,名叫宋令文,也是出身底层。”
  
  “原本按照以往时代的情况,宋家根本没有出头之日,宋令文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机会做官。”
  
  “但恰好到了唐朝初年,随着科举制全面成熟,宋令文有了做官的机会。”
  
  ““宋令文极其有才,号称书、画、力三绝,文武双全。”
  
  “总之,宋令文是最早一批通过科举制,入仕做官的寒门官员。”
  
  “因为早年的那些特殊经历,宋令文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游刃有余。”
  
  “宋家的三个儿子,都被宋令文教导得极为出色。”
  
  “因为父亲的影响,宋之问从小就受到了深厚的文化熏陶,家学渊博。”
  
  “另外,宋家老爹号称三绝,宋家的三个儿子,则是分别继承了老爹的一项绝活。”
  
  “宋之悌继承了父亲的武力,宋之逊继承了父亲的书法,而宋之问则是专攻文学诗词。”
  
  “刚刚到及冠之年的宋之问,便通过了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正式走上了仕途。”
  
  “二十岁能进士及第,那绝对算是天才中的天才了。”
  
  “宋之问入朝为官的时候,依然还是唐高宗李治在位。”
  
  “但是,此时的李治,已经因为严重的头疼病,无法打理朝政,朝政大权都落入到了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而武则天掌权之后,为了稳固自身的地位,则是大范围提拔寒门子弟。”
  
  “如此一来,出身寒门的宋之问,自然又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就在宋之问刚刚走上仕途后不久,便因为自身才名,直接被分配到了文学馆任职。”
  
  “在文学馆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宋之问被授予洛州参军的职务。”
  
  苏轼:唐初诗坛大家宋之问,向武则天自荐枕席,却因为口臭被女皇拒绝。
  
  宋之问的父亲是左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宋令文。
  
  宋令文富有文辞,擅长书法,有力绝人,世称三绝。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自继承父亲宋令问的一项优点。
  
  宋之问弱冠时期就以作诗闻名,曾隐居嵩山,向道士潘师正学习。
  
  当时,宋之问还曾同卢照邻等人一道师从孙思邈。
  
  宋之问以名士身份被武则天征召入宫,与杨炯同为宫中习艺馆学士。
  
  而后,宋之问改任洛州参军,后又转任尚方监丞,为从六品掌判监事之官。
  
  武则天改控鹤府为奉宸府,令男宠张易之为奉宸令。
  
  因依附张易之兄弟,宋之问担任左奉宸内供奉,成为宫廷文学侍从之臣。
  
  期间,宋之问经常代替张易之兄弟写应诏酬和之作。
  
  同时,宋之问还写下了不少应制诗,最为著名的便是《龙门应制》。
  
  写出了游龙门的盛况,将万象更新与国号变更结合在了一起。
  
  武则天病重,大臣崔玄、张柬之等起兵拥戴唐中宗李显复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杀。
  
  宋之问因逢迎侍奉张氏兄弟作为党羽,被贬为泷州参军。
  
  因泷州环境恶劣,宋之问同其弟宋之逊秘密返回洛阳,躲在友人张仲之的府中。
  
  在探知张仲之跟驸马都尉王同皎密谋诛杀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的计划后,宋之问便让自己的侄儿宋昙透露给武三思,致使张仲之和王同皎被斩首抄家。
  
  而宋之问则因告密有功,坐上了鸿胪侍主簿。
  
  唐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宋之问当选,再次成为宫廷文学侍从之臣,也写下了不少应制诗。
  
  当时,宋之问正是因向太平公主献媚而受重用。
  
  等到安乐公主权盛时,宋之问转头又去投靠巴结安乐公主。
  
  对此,太平公主颇为怨恨,便上书弹劾,揭发了宋之问的受贿丑行。
  
  由此,宋之问被贬为了越州长史。
  
  唐睿宗李旦登基即位,便开始清算韦后和武三思的势力。
  
  因曾经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的旧事被揪出来,宋之问便被贬到泷州以南的钦州。
  
  宋之问在徙所钦州被唐玄宗李隆基下令赐死,终年约57岁。
  
  “此后不久,宋之问又与杨炯一起,被同时调入崇文馆担任学士。”
  
  “崇文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这个地方是专门供太子读书的。”
  
  “所以,宋之问的这次调动,等于是直接被调去做太子的讲师。”
  
  “能够做太子的老师,这其中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
  
  “只要以后太子顺利登上皇位,作为太子的老师,肯定前途一片光明,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随着仕途越来越顺,享受的礼遇越来越高,宋之问却开始渐渐走偏了。”
  
  “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误入歧途。”
  
  “正常情况下,既然当上了太子的老师,接下来自然是要好好教导太子,安心等着太子登基,等待日后加官进爵。”
  
  “但是,出身底层的宋之问,因为家学原因,根本不懂这些道理。”
  
  “所以此后的很多年里,宋之问开始走上了趋炎附势的道路,竭尽所能去拍武则天的马屁。”
  
  “在宋之问看来,拍武则天的马屁,这或许是一条官场捷径。”
  
  “但对于那些出身世家,祖上世代做官的贵族子弟来说。”
  
  “人家更清楚,除了搞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政绩过硬。”
  
  “宋之问的情况,其实也不是一个特例,而是那个时代,绝大多数寒门官员的真实写照。”
  
  “因为在这个时代之前,从来没有过寒门官员身居高位,掌握大权的先例。”
  
  “所以到了武则天掌权的时代,这个口子一开,很多寒门官员开始身居高位。”
  
  “导致武则天掌权初期,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寒门官员通过科举考试,身居高位后,往往不想着怎么为国家做贡献,只想着自己怎么贪财,怎么巴结上司。”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人家祖上就留下了很多财产。”
  
  “光是靠着祖上遗留,人家就可以衣食无忧,自然不会把贪污放在首位,而是会想着去得到更多的权力。”
  
  “但是寒门官员不一样,寒门官员骤然掌权,自然要改善自己的生活。”
  
  “这种情况下,寒门官员开始大肆贪污敛财,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不过,相比那些贪财的官员,宋之问还不太一样。”
  
  “宋之问更渴求的,是声望和名气。”
  
  “所以,他才会竭尽所能去拍武则天的马屁,希望武则天能够越发重用自己。”
  
  “面对这样的宋之问,武则天心里也有一杆秤。”
  
  “武则天很清楚,像宋之问这样的人,可以放在身边做一些点缀。”
  
  “但却绝对不可能重用,不可能成为狄仁杰那样的国之栋梁。”
  
  “但是可惜的是,宋之问本人不懂这个道理。”
  
  “此后的十年时间里,随着李治去世,武则天开始以太后的身份称制。”
  
  “而后又抢了自己儿子的皇位,成为一代女帝。”
  
  “在这期间,宋之问虽然官职也有提升,但却始终只是担任一些无足轻重的官职。”
  
  李清照:唐朝诗人宋之问,才华横溢,一身媚骨,最终被赐死。
  
  宋之问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宋令文高宗时为左骁卫郎将。
  
  他父亲是初唐时期的一位文人雅士,擅长文学、书法和音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